品牌行銷二三事!為什麼私密社團與摯友功能讓你更有親密感?

今天小編要來分享一項品牌行銷上的操作,為什麼電商或是品牌不單單只是經營賣場,甚至還會將觸手伸到FB社團或者IG粉絲摯友這類型的功能呢?接下來結合理論與應用,以後只要掌握概念,換湯不換藥,也可以牢牢掌握消費者的心~

圖片來源:IMDB 《劍橋風暴》

首先隱私的揭露可以決定讓誰接近你,一旦個人與某人共享他/她的訊息,共享者即承擔該訊息的共同所有權。這也與社會契約理論(為什麼一個理性的個人自願放棄他自然的自由,獲得政治秩序的好處。)相呼應,當當事者願意向組織團體揭露個人訊息,即形成了隱含的協議,即該組織團體對這個人也擁有了一定的權利。

圖片來源:IMDB 《人肉搜索》

因此當個人感知到了訊息共有,便也一定程度上地反映了與分享對象所屬的程度

IG帳號:雅詩蘭黛TW

所以才會有品牌也取用這樣的操作,使用『摯友』功能,撇除單純的新聞發佈功能,而是讓自己從原始訊息所有者的角色,透過分享,轉變成特殊隱私訊息的分享者。當訊息的所有權界線改變了,不僅讓閱聽者(消費者)可能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,也會降低對隱私控制的慾望,或許會變得更甘願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(使用者原創內容),而使用者原創內容(UGC)正是所有品牌渴求的。

IG帳號:知己小姐

接下來不妨想一想,上述案例是品牌的IG社群帳號,運用CPM理論(傳播隱私管理),將產品廣告透過『摯友』與『限定社團』此類型的隱私訊息包裝,進而影響使用者對隱私、成本收益、風險、隱私控制、個人化感知的程度

所以若是企業平台轉而運用擬人化的經營方式,使用者面對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品牌概念,而是一個人的個硬,不知道是不是會影響消費者對企業品牌帳號的態度購買意願呢?

您可能也會喜歡: